起跑线上的无奈,教育竞争背后的辛酸

起跑线上的无奈,教育竞争背后的辛酸

祁书博 2025-01-01 未命名 917 次浏览 0个评论

起跑线上的无奈

文/李立民


起跑线,本是田径场地上的一条标线,象征着竞赛的起始地点。然而,不知何时起,它竟与教育教学扯上了关系。从此,正常的教育生态遭到严重破坏。校外培训机构以高明的煽情技巧,推出“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”的广告语,使得所有学生、家长、教育从业者陷入教育市场化恶性竞争的漩涡。教育的评价体系更是火上浇油,唯分数、唯升学、唯文凭、唯职称、唯名校等不科学的导向,让教育陷入无休止的焦虑。


家长们坐卧不宁,寝食难安,忙在接送的路上。学生们不分白天黑夜、课内课外、节假日,一哄而上地在起跑线上挣扎。老师们手忙脚乱,全民焦虑。唯有培训机构,如沐春风,坐收渔利。家长的钱包空了,孩子的童年没了。学业未成,身体每况愈下。小胖墩、豆芽菜、近视眼已经成为中小学生的标配。


文武之道,一张一弛。但现在,教育在一些“能人”眼里,就是靠打疲劳战,靠刷题。古时有“头悬梁,锥刺股”的警世名言,今有“只要学不死,就往死里学”的翻版,这是何等的强盗逻辑。


孔子将人的成才分为四类:生而知之者为人杰;学而知之者为人才;知困而学者为人物;知困而不学者为蠢才。人的先天智力因素是有差别的,不能把一个傻子跟一个高智商的人相提并论。教育心理学也告诉我们,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,不可能每一个人都能赢在起跑线上。


近几年,从胎教到幼儿园、中小学生、大学生,无一例外被“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”的广告所迷惑。拥挤不堪的起跑线上,上演了划时代中国教育前所未有的壮观场面。所有的人都被“内卷”,不光是学生,一家几代人站在起跑线外,不是送孩子去培训班、才艺班的路上,就是等候在各种名目繁多的培训班门外。一个个家长,学生既是教育乱象的追随者,又是受害者。唯恐输在起跑线上。


婴儿未出生,就开始躺在宫内的起跑线上。挺着大肚的宝妈们,被早教机构的小姐姐们一旦盯上,小心你的钱包。传单不停的发,电话没完没了的打。早教坚持了几个月,没感觉到有天才将要出生。钱花出去了,心理上也满足了。至于有没有效果,她们知道。


等孩子出生以后,继续接受神话般的早教。一到三岁,该上幼儿园了,一边上幼儿园,一边报班学才艺。幼儿园的属性不同,公办园似乎没太大的自由,要按教育政策规定进行教学。而民办园就不一定能听教育部的话,明里暗里也要进行小学化的教学。彻底搞乱了小学一年级的起始教学。有些学校更是拦腰砍,茬口提得很高,结果是基础不一,家长反倒认为幼儿园就应该识字算数。再一次把幼儿教育搞混。信息社会,多元社会,在教育问题上,全民都是“教育家”。杂音不断。每个人一谈孩子的教育问题,歪理是一套一套的,盖过了教育部、新华社、人民网的呼声。偏离了正确的教育教学轨道。


幼儿园还有更损的奇葩事,城市没有发现,在农村,幼儿园的校车有限,最早一班接孩子的校车,早上六点多钟出发接第一批孩子,特别是冬天,天还没亮,把娃从昏昏欲睡中接上车,迷迷糊糊的拉到幼儿园,等到一车又一车接回的孩子,已经八点左右。可怜的孩子,自从踏上起跑线,再也不会有幸福的童年。


“剧场效应”在教育领域不断上演,就是大家在剧院看戏的时候,本来都是坐着看戏,相互不挡别人的视线。也都能看清看好。一但前面有些人不遵守剧场秩序,第一排人站起来看,随后,第二、第三排的人都站在凳子上看,整个剧场的人一个比一个站的高。结果大家都没看好,看得更累。何必何苦?


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,在弹性范围内,一根弹簧能拉伸或者压缩多少。拉得过长,可能再也复回不到原位。压到尽头,可能失去弹性。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个体,学习成绩的好歹受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。假设把一个普通人和飞人刘翔安排在同一组比赛,普通人必败无疑。所以说,不能输在起跑线上,具有极大煽动性和蛊惑性。


为了能赢在起跑线上,家长们不惜血本,除了跟风就是攀比,学校除了分数就名次,学生是夜以继日,课内,小学生没完没了的作业。有些学校,要求中学生,早上六点半到校,晚上9点多离校,回家后各科作业堆积如山。睡觉一般在11点半到12点。这样没有人文关怀的时间表,是七尺汉子也难以招架。睡眠严重不足,课外双休日,节假日,又进出各科培训班。过度的,无意义的作业,是压垮学生的最后一根稻草。视力下降,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,已经不是一个半个,而是相当一部分。


《论语》子曰: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”。现在的某些教育行为,让人实在不敢恭维。学生的身心经常处于一种压抑状态,疲惫不堪。写作业写到手抽筋。甚至有些学校为了保证安全,课间十分钟的活动也不让学生出教室,怕出安全事故,这就叫精细化管理。这还有人性吗?


“两耳不闻窗外事,一心只读圣贤书”已成为过去时。教育的起跑线上,窗外的风景,墙外的繁华,七嘴八舌的噪音,做不完的作业,补不完的课,学不完的才艺。眼花缭乱,目不暇接。


90年代以前的教育是放养,到2000年以后,学校、家庭的教育是圈养,封闭化、军事化的管理。家长陪送陪读,老师丝毫也不敢懈怠。孩子犹如监外执行的犯人,失去了人身自由。


针对学生负担过重,政府接二连三的出台政策,又掀起一场轩然大波。各吹各的号,各唱各的调。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,忽视了每个孩子的承受能力。即使赢在起跑线上,也可能会输掉未来。


1917年毛泽东在《体育之研究》一文曾提出,“文明其精神,野蛮其体魄”。意思是人要有健康的身体,才能更好地学习工作,为社会做出贡献。一旦身不存在,何谈其他。“体育一道,配德育与智育,无体皆无德智也”。可见,教育首先是立德树人,才能培养出德、智、体、美,全面发展的健全人格。


教育焦虑已经病入膏肓,人人自危。人心惶惶,目前制度也阻挡不了起跑线上的狂热,补课依旧,作业更多。无奈的起跑线,能否打造出未来“诺贝尔奖”的获得者?拭目以待,静观其变。

2021.4.18



作者简介:李立民,《富平人》特约撰稿人,文学爱好者,宫里退休教师。

转载请注明来自湖南百里醇油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起跑线上的无奈,教育竞争背后的辛酸》

百度分享代码,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
每一天,每一秒,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!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

验证码
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917人围观)参与讨论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

Top